咨詢策劃 ›
作者:
發布:2021-12-13 13:42:20
閱讀:438
農業全產業鏈是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產物,是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的前提,能夠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。
01
“農業全產業鏈的定義”
農業全產業鏈是鄉村產業發展的“升級版”。鄉村產業根植于縣域,以農業農村資源為依托,以農民為主體,以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為路徑,地域特色鮮明、創新創業活躍、業態類型豐富、利益聯結緊密,是提升農業、繁榮農村、富裕農民的產業。
農業全產業鏈是圍繞區域農業主導產業,將農業研發、生產、加工、儲運、銷售、品牌、體驗、消費、服務等各個環節、各個主體鏈接成緊密關聯、有效銜接、耦合配套、協同發展的有機整體,推動農業從抓生產向抓鏈條、從抓產品向抓產業、從抓環節向抓體系轉變。
02
打造農業全產業鏈的意義
1、發揮農業多種功能,提升鄉村多元價值。
打造農業全產業鏈就是要聚集農業多種功能,提升鄉村多元價值的具體體現,通過打造農業全產業鏈,推動農業及其相關聯產業產值上升,為鄉村全面振興鑄就堅實基礎。
一是能夠發揮農業食品保障功能,延長產業鏈,提升價值鏈,打造供應鏈,讓消費者吃飽、吃好、吃安全、吃健康、吃愉悅;二是能夠發揮農業生態涵養功能,踐行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理念,開發綠色生態高附加值產品,遵循高效利用的循環經濟;三是能夠發揮農業休閑體驗功能,催生“農業+”鄉村新產業新業態,跨界融入現代要素和時尚元素,拓寬跨界就業、跨界增收機會;四是能夠發揮農業文化傳承功能,以文化之美為鏈條鑄魂,以文化之力為鏈條賦能,傳承民族文化,推進產業創新。
2、拓展產業增值增效空間,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。
鄉村產業是信農、立農、為農、興農的產業,其最重要的特征是“聯農帶農”。
打造農業全產業鏈,要緊緊抓住“糧頭食尾、農頭工尾”,以分工協作為前提、以規模經營為依托、以利益聯結為紐帶,一體化打造龍頭企業、農民合作社、家庭農場、農戶及育種公司、農資供應、科研團隊、技術培訓、生產服務和貸款擔保等主體,組建農業產業化聯合體,以此為載體延伸農業生產、加工、流通、服務等增值增效鏈條,實現循環增值、梯次增值、全鏈增值,使農民多環節就業增收。
通過賦能產業鏈,農民就業增收由狹窄的種養領域向寬廣的二三產業領域持續拓展,由農業單項生產環節向全產業鏈持續增收拓展,開辟了農民增收“靠地、靠力”后的“第三空間”,讓農民從分工優勢、比較優勢、融合優勢中同步受益、同步提升、同步發展,農民不光“賣農金”,還能“收租金”、“分紅金”、“掙薪金”、“得財金”,搖身變成令人羨慕的“五金”農民。
3、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,構建新發展格局。
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,要從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、產業鏈現代化的角度入手,提高農業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。
打造農業全產業鏈,要瞄準國際標準。擴優勢、補短板、延鏈條,制定推動產業鏈、價值鏈、供應鏈聯動發展,合理布局路線圖、施工圖,避免重復建設和無序競爭,構建以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為核心的全產業鏈體系,建立以市場為導向、按需生產的產業鏈、價值鏈、供應鏈組織方式。
打造農業全產業鏈,要打造核心優勢。確保產業鏈、供應鏈安全穩定,著力提升科技創新和進口替代力度,增強核心控制力。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,圍繞鄉村產業發展中面臨的原料靠進口、加工在城市、供需有矛盾等問題,統籌布局一批產業基礎安全可靠、產業鏈條健全完整的新項目,挖掘項目背后的創新技術、經營理念,為創制農業全產業鏈關鍵技術裝備打好基礎,減少對外依賴。
打造農業全產業鏈,要完善體制機制。通過建立公共化平臺、打造上中下游體系,解決縣域鄉村產業價值鏈低的問題,提升縣域農業主導產業全產業鏈現代化水平,順應消費升級需求,保障產業發展各環節的有機銜接、協同聯動,對接更多市場渠道,推動農業向價值鏈中高端躍升,加速鄉村產業創新發展,持續做大縣域生產總值增量及總量,為新發展格局的形成提供堅實的內需戰略支點。
推薦新聞